这一年里,手机游戏领域的角色设计和养成系统炸裂开来,走在前面的都是“会养会聊、会打人、会逗乐”的角色。综合多方评测、玩家讨论和厂商公开信息的共识,在2017年的手机RPG/角色扮演类游戏里,哪些角色最具辨识度、最能带来沉浸感、最容易让人记住?下面这份榜单按体验热度、角色设计的创新性、成长系统的深度,以及社区热度来排序,力求把2017年那些让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的角色带回你的屏幕。广告时间先插播一下: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
TOP1:日式式神养成的巅峰,视觉与叙事并举。2017年的阴阳师风格仍然是业内的标杆之一,独特的和风美术与神话题材结合,式神的设定、羁绊、技能连携以及灵感来源的多样性,让玩家愿意投入时间去培养、收集、搭配。酒吞童子、少羽、雨女等角色的立绘和技能描述都带有鲜明个性,属于那种“上手容易、深挖有难度”的设计。玩家在日常养成、探索、战斗之间来回切换,角色不仅仅是战力单位,更是一个可以谈论、追逐的IP。综合关注度和长期黏性,这类角色在2017年的热度极高,成为许多玩家的培育对象。
TOP2:崩坏系作品的女性角色群像,强烈的动感与叙事驱动。崩坏系列在2017年的表现,更多体现在角色之间的互动、个体成长线与战斗节奏的打击感上。角色设计偏向科幻性、机甲元素与武器系统叠加,技能特效华丽、打击反馈强烈,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剧情线索能持续刺激玩家的养成欲望。代表角色往往具备“高可塑性”的成长路径,既能走输出路线,也能走辅助控制路线,玩家可以在同一位角色身上体验到不同风格的玩法。
TOP3:英灵对战的故事性与多样化。 Fate/Grand Order(FGO)在2017年依然是移动端RPG中的强者之一,因其庞大的英灵阵容、跨时空的叙事、以及每名英灵背后的独立故事而备受讨论。无论是历史人物改写的历史感,还是神话人物在现代框架下的重塑,玩家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点,角色的立绘、声优、以及与玩家情感的互动,都成为玩家粘性的重要来源。即使应援团体和社区热度高涨,FGO的角色设计也一直以“深度叙事+多样化技能组合”为核心,2017年的热度自然不低。
TOP4:多职业叠加的弹性体系,白猫计划类的平衡艺术。白猫计划等同类作品在2017年的表现,给玩家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天赋与武器系统组合。角色成长不只是数值堆叠,更多体现在技能组合和战术搭配上。美术风格偏向日系Q版,但人物的行为动作与攻击节奏让人有“打起来像真的在打”的直观反馈。对于新手,系统指引清晰;对于老玩家,深度搭配和羁绊系统带来持续的探索乐趣。
TOP5:二次元美术与格斗感的融合,动作设计成为关键。2017年的多人对战与RPG混搭中,角色的动作设计、连招反馈、以及技能特效是玩家评价的重要维度。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技能组合,在合适的节奏和时机下能爆发出“炫酷但不花哨”的战斗体验。角色塑造上,独特的个人风格与清晰的定位,使玩家容易记住并愿意投资资源去培养。
TOP6:策略养成向,角色成长线的纵深感。进入2017年,许多手游将“养成深度”做得更细,包括角色的成长树、技能升级的分支、以及资源分配的策略性。这类设计让玩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游玩风格来培养理想中的队伍。角色之间的羁绊、专属剧情以及跨章节的成长线,成为玩家讨论的焦点,也成为玩家社群里持续热议的话题。
TOP7:故事驱动型角色设计,叙事为王的线索系统。部分作品在2017年选择以强故事线驱动角色塑造,主线、支线与角色成长之间的联系被精心设计。玩家在推进剧情的同时,会逐步解锁角色的背景故事、心路历程以及关系网,这种“看剧似的体验”让角色更易被记住,情感投入也更深。
TOP8:跨界IP的角色再造与再利用。2017年的市场里,跨界IP改编的角色往往拥有先天的粉丝基础。通过改编的美术风格、声音演绎和情节衔接,原有粉丝群体的入口被放大,新玩家也能在熟悉的IP感中快速进入游戏世界。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原作的魅力,也让游戏具备更高的传播性。
TOP9:角色养成的社区活性,玩家互相影响的生态。除了单机养成和战斗,2017年的角色游戏也非常讲究社区生态。玩家通过分享搭配、分享阵容、撰写攻略和制作短视频等方式,推动某些角色成为“元气角色”或“强势搭档”的标签。社群热度本身就成了一个持续的增长驱动力,新的玩家往往被社区的推荐所吸引。
TOP10:美术风格的差异化,视觉记忆点成为重要“记忆点”。无论是日式、国风、还是科幻风,2017年的角色设计都强调“第一眼就能记住的视觉符号”。独特的服饰、颜色搭配、武器造型以及人物表情、姿态的细腻处理,都会影响玩家的初次选择与长线培养。第一印象好的角色往往更容易被二次创作、二次传播所放大。
TOP11:新手友好与老玩家共存的平衡点。优秀的角色设计不仅要对高阶玩家友好,也要让新玩家感到上手不难。这包括清晰的技能解读、直观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观的前期收益。这样的设计让“新手也能体验到角色的成长乐趣”,同时不牺牲资深玩家对深度的追求。
TOP12:玩法多样性带来的复合体验。2017年很多手游在角色系统上并非只有单一玩法,组合拳式的玩法(如RPG + 策略 + 竞技)让角色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表现。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角色的可玩性,也提高了玩家对“这个角色到底值不值得培养”的讨论热度。
总的来说,2017年的手游角色设计在美术、叙事、成长系统、社区互动和跨界IP整合等方面都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各家厂商在角色的“第一印象”和“深层养成”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玩家也因此在这一年里发现了一批“会说话的角色”。如果你想把记忆中的2017年拉回屏幕,以上这些方向和代表性特征会是很好的线索。
你在2017年的手机游戏里,最难忘的角色是哪位?是那种一眼就记住名字的型格英雄,还是靠一段段剧情和羁绊把你拉进粉丝圈的角色?不妨在评论区聊一聊,看看大家记忆里的“2017年最强角色”到底是哪几位。对了,别忘了偶尔逛逛社区,看看哪位设计师把某个角色的技能改动得让你又爱又恨,那种热度才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