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以得到强大的军队,史可法为啥还把扬州断送了 (史可法的扬州)

2024-07-09 7:01:55 电影资讯 4939125

本可以得到强大的军队,史可法为啥还把扬州断送了?

史可法不愿意的原因出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他觉得自己的名声不能有这个污点。他拒绝了这一提议,转而让高元照拜太监高起潜为义父(正好都姓高)。史可法的这一举动寒了高杰部下的心。

史可法抗清的扬州之战

兵临城下因为古城墙峻峭,清军的攻城略地火炮都还没运往,多铎派人劝降史可法、淮扬菜省长卫胤文,遭受直接了当。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将兵四千进城,两人的意思则是挟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代。

史可法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和刘肇基在城墙上指挥,才百姓也都组织起来,青壮年男子登城站岗,老年人和妇女烧水煮饭,扬州城的军民决心与敌人血战一场。清军统帅多铎很敬重史可法的为人,好几次写信劝他投降,史可法连信封也不打开,就扔到了一边。

扬州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此次城池守卫战被后世称为扬州之战,以清军获胜告终。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

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伤亡人数究竟有多少?

1、《明史》记载,扬州府三州七县,万历年间,达到了81万人;根据《扬州府治》记载,扬州府七县人口一直在70万左右。至于江都县人口,洪武年间六万多人,嘉靖年间九万多人。中国是农耕社会为主,农民居多,但即使如此整个扬州府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

2、然而,在清兵刚入关时,他们的行为却是极其野蛮和霸道的,尤其是在统一各州县的时候,更是发生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比较重大的事件就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3、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在围城期间,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写就著名的《复多尔衮书》:“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

4、在这次大屠杀中有2万人丧生。这就是嘉定三土。扬州十日大屠杀和嘉定三大屠杀,都是清兵镇压起义兵和平民的大屠杀,暴露了清兵无情杀戮的嗜血性质和犯罪手段。

5、至于扬州十日死了多少人,据当时幸存的人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场屠杀中丢失了生命。

史可法坚守不降扬州全城被屠,钱谦益降清后南京百姓得保全,赞同哪一种呢...

1、钱谦益的投降行径,看似保全了百姓,其实这种保全不是必然,史可法的抗清不降,结果有些悲惨,其实也只是一种偶然。从历史长河来看,降,不一定都能保全,战,也不一定都是悲惨。史可法之死 1645年5月,多铎率十万清军包围了扬州。

2、我认为是降清保全百姓做得对。虽然钱谦益因此背上了骂名,但是他所想要保全的百姓的确是活了下来。尽管不投降可以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但是国之所以为国,要有百姓的支持,而屠城已经让百姓都没有活路了,国家又如何得以保存?一切只是空谈。

3、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扬州被屠杀错在清兵,并不在史可法,反而因为他的坚守可歌可泣。南京得以保全也并不是因为钱谦益的功劳,反而因为他的事迹后人不齿。这个问题还做了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就是史可法不投降导致全城百姓被杀,钱谦益投降导致全城百姓被保全性命。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