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 试题分析: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长平之战,故选A。城濮之战的双方是晋国和楚国,桂陵之战双方是齐国和魏国,马陵之战的双方也是齐国和魏国。
长平 霍去病 本题涉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是长平之战,在汉武帝时期,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本题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课本即可。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60年8月,赵括在完全不明敌方虚实以及赵王严命出击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先是佯装败退,将赵军主力诱入包围圈,随后两翼伏兵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与此同时一支名为“轻兵”的特种部队(灵云注:即搭乘战马的轻装步兵)迂回到赵军后方切断了赵军粮道。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纸上谈兵”源自明朝人根据长平之战写的诗句“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被用来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纸上谈兵”源自明朝人根据长平之战写的诗句“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被用来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长平 战役中,被 秦 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则为圣人;不知而言之而学之,则为 赵括 读父书, 优孟 学 孙叔 ,岂其真乎!” 清 石嶐 杂诗:“从来 赵括 易言兵,寇盗於今尽据城。
例如箭头村、围城村、参军村等,发现尸骨的“老背坡”相传就是因赵括中箭后被一个老头背到坡上而得名。有如此吻合的历史传说和赵括中箭而死的记载,我们已经很难否认这具尸骨不是赵括的了。
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历史上,赵括因其失败而被记住,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警示那些只会在纸上谈论战争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人。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并没有被赵括所继承。赵括的失败不仅对赵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令人深思的教训。
赵括在长平之战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而死。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孝成王急于求胜,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防守策略,改守为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