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诗力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出处

2024-11-25 5:08:30 电影资讯 4939125

鲁迅《摩罗诗力学》全集内容。

摩罗诗力说》是1907年鲁迅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一部著作。《摩罗诗力说》由于是用文言文写的,故在语言文字方面比较复杂难懂,且篇幅又较长。《摩罗诗力说》是鲁迅为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应时而作的。它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出处

出自《摩罗诗力说》第五节第一段。原文:“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出处: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常被人理解为是他对孔乙己的态度。其实不是,或曰不全是。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

出处:鲁迅《摩罗诗力说》第五节第一段 例句:这么多“雷政富”前赴后继地中招,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害者,只能让人想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摩罗诗力说浪漫派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倡“摩罗诗派”其实就是浪漫派, 十九世纪初期盛行于西欧和东欧,是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或革命的浪漫主义流派。也就是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所说的“新声”:“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

“摩罗诗派”实即浪漫派,兴起于十九世纪初期的西欧与东欧,以拜伦与雪莱为领军人物,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或革命的浪漫主义思潮。鲁迅在文章中指出,“摩罗诗派”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力足以振人”,且语言深刻有趣。

“摩罗诗派”其实就是浪漫派,十九世纪初期盛行于西欧和东欧,是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或革命的浪漫主义流派。摩罗诗人也就是指浪漫主义诗人。鲁迅先生有一篇文论《摩罗诗力说》,是他1907用文言文写的。

该文章中摩罗是指诗学。“摩罗”这个词在《摩罗诗力说》中是梵语音译,原指恶魔,但在这里被鲁迅用来形容诗学,表示反抗、障碍、破坏的意义。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将“摩罗”一词与浪漫派诗歌联系起来,他认为浪漫派诗歌是以反抗、障碍、破坏为核心的,这种精神与鲁迅的革命思想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