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在其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首次阐述了这一艺术理念。布勒东认为,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不受理性限制,纯粹的精神无意识表达,无论是通过语言、文字还是其他形式,都追求思想在自由流动中展现其真实本质。
1、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
2、“物化”是庄子“万物一齐”相对主义哲学的论点。 后人往往将“物化”解释为事物的转化。扬雄作《甘 泉赋》说:“事变物化,目骇耳回。”杜甫作《天育骠 图歌》说:“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3、物化指人的属性、关系和行动转化为人所生产的物的属性、关系和行动的作用(或作用的后果),而物却变得对人独立(而且被想象为原来独立)并支配他的生活。也指人转化为物一般的存在,不以人的方式而按照物的世界的规律行动。
4、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鲜明的先锋精神,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20-30年代在法国形成高潮,40-50年代拓展为世界现象,1969年结束。
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独特的摄影表现形式。摄影技术通过特殊的拍摄方法与后期制作技巧,来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画面效果,充满了神秘感。
是超现实主义摄影。反映西方现代派思想的是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摄影艺术流派之一,主张通过奇特、梦幻的场景,展现超现实的世界,强调个人心理的真实,展现人们下意识的行为活动,强调偶然性、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追求一种无逻辑、超现实的梦境效果。
反映西方现代派思想的是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反对用传统的写实手法体现主题的创作方式,而追求表现现实世界以外的,难以再现的思想纯真状态;强调运用思维的再造、梦境的体现、幻觉的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构建理想的画面,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反映该思想的摄影流派主要是“新客观主义”(NewObjectivity)和“超现实主义摄影”(SurrealistPhotography)。”新客观主义”摄影流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它强调对现实世界客观、清晰的描绘,摒弃了之前流行的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