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1、在邓稼先病逝后,杨振宁先生于1993年发表了以《邓稼先》为名的人物传记型文章,全文也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成为经典。特别是在文中的“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小节,杨专门回忆了自己与两人的交往经历。
2、主要运用了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突出了邓稼先性格忠厚平实。《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3、《邓稼先》这篇文章回忆了中国近代的辛酸历史,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又将邓稼先与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赞美邓稼先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与爱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奥本海默美国国籍,受美国文化影响。邓稼先中国国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求学经历不同 奥本海默,1921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纽约菲尔德斯顿文理学校。 1925年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提前从哈佛大学毕业 。邓稼先,1941年, 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是因为两个人都对自己国家的核工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贡献不同 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原子弹设计领导人,他们各自为两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奥本海默于1904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而邓稼先则于1924年在中国安徽怀宁出生,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国难时期。
整散句或长短句交错使用的句子都在小标题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里: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探究生。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使读者印象深刻,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2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表达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从邓稼先这篇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整散句或长短句交错时用的句子 长短句交错使用 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