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
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李斯特在吸收法国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同时融入自己民族的音乐精华而创作的。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狂热的“弗里斯”舞曲,描绘民间节日人们欢欣起舞的场面。随着音乐速度加快,力度加强,乐曲进入了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1、《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语:Hungarian Rhapsody)是一组由弗兰兹·李斯特所写的钢琴曲目。全组19首曲目都是以当时匈牙利民歌音调为主题,并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间所编写。其中第12及14首其后由奥地利音乐家法兰兹·达普勒(Franz Doppler)改编以交响乐方式来演奏。
2、作品简介 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作品编号S.244/2,是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创作的19部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部,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部。其钢琴独奏版本和管弦乐版本被广泛的应用在卡通动画的配乐中,足见全球人民,尤其是全球小朋友们对李斯特狂想曲的钟爱。
3、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共有十九首,创作于19世纪40--80年代,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
4、《匈牙利狂想曲》第七首作于1847年,于1853年在维也纳出版,是李斯特献给费利·欧尔吉男爵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说,这首狂想曲是一个有序的自由曲式。它的结构为Intro+A+B+C+Re+A’+B’+C’+Coda因此,可将乐曲分成六个部分来分析它的演奏。A:(1-31)乐曲一开始,以大胆而哀伤的吉普赛形式弹奏。
5、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共有十几首,创作于19世纪40—80年代,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狂想曲是感情奔放的幻想曲,是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曲调的一种音乐体裁。
6、乐曲一开始先奏出一段叙述调性,随想曲风格的引子。坚定沉着的节奏和短促的伊音果断要有力,表现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浓烈色彩。接着,进入拉松,奏出庄严沉重个主题旋律。
1、长期以来,李斯特以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独步乐坛,不仅为他个人带来声誉和名声,同时也重燃起他对故乡音乐的感怀,产生了写作匈牙利音乐的想法。19世纪40~80年代之间,李斯特共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乐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
2、乐曲一开始先奏出一段叙述调性,随想曲风格的引子。坚定沉着的节奏和短促的伊音果断要有力,表现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浓烈色彩。接着,进入拉松,奏出庄严沉重个主题旋律。
3、《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最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1、世纪40~80年代之间,李斯特共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乐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因此,传统匈牙利的民谣风格与特色便成为每一首狂想曲的精神所在。其中,《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
2、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写出了不少蕴涵着斗争性质的民族音乐,这首《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李斯特在本曲中注重了钢琴这种乐器的华彩效果,使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最为完美的发挥。
3、坚定沉着的节奏和短促的伊音果断要有力,表现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浓烈色彩。接着,进入拉松,奏出庄严沉重个主题旋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从而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而坚毅性格。